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

吃酵素甩掉21kg? 3大魅力必知!

相信你一定听过「酵素很重要」的说法,但究竟为何人体不可缺少酵素的存在?酵素对于人体健康又有哪些好处呢?日本医学教授指出,当酵素不足或是没有发生该有的作用时,将造成体内机能无法正常运作,而出现肥胖、不适等反应。因此为了身体健康,我们必须让体内维持足够的酵素。

撰写《我吃酵素瘦了21kg:吃出不复胖的健康体质》一书的作者秋叶睦美表示,4年前的自己,因为工作及私生活的压力,体重以惊人速度节节上升。但在采取生机饮食,以及酵素精酿后,从74.4公斤,瘦到53.4公斤,在4年中成功减重21公斤。且在过程中完全感受不到过去减肥必须忍耐肌饿、特别努力运动的痛苦历程,也没有复胖。

为什么酵素有这样的效果呢?日本白川太郎教授提到,人体内有60兆个细胞,每一个细胞当中都会进行化学反应,产生维持人类生命所须的能量,而控制这个反应的主要成分就是酵素。此外,细胞外的体液及血液中也存在酵素,它们控制各种反应,维持血液及体液的功能。就这一点来看,酵素可以说担负着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责大任。以下介绍酵素不可或缺的3大魅力:

【酵素精酿的3大魅力】

魅力1/酵素增代谢,养出易瘦体质

秋叶睦美表示,每当谈到酵素精酿是由水果和白砂糖制成时,总是有人会问:「卡路里不会很高吗?」其实酵素精酿一大匙约50大卡,同样分量的蜂蜜则有294大卡,光从卡路里来看,就可以明白酵素精酿的热量并不高。

在早上起床时或饭前饮用酵素精酿,其适度的甜度能够稳定血糖值,让心情与肚子都能得到满足,并且防止吃得过多。当然,还可以提升代谢,自然形成易瘦体质。

至于美容方面,当新陈代谢变好,暗沉、黑斑和皱纹等肌肤问题就会减轻,而且酵素精酿除了改善这些情况,还有整肠作用,所以也能改善青春痘、皮肤粗糙等问题。

魅力2/制作简单成本低,方便又美味

酵素精酿的第2个魅力,是制作方法简单,方便饮用又美味。也许你会以为很麻烦,其实,制作酵素精酿,既不需要特殊技术,也不需要特殊用具,只要腌渍好,在接下来的50天,每天用手搅拌一下就可以了。你可以一次制作一个月的分量存放。

另外,制作的材料仅准备当令蔬果与白砂糖即可, 只要有保存容器, 就可以一直使用, 不用花费昂贵的成本。假设一天饮用30毫升,一个月大约只需花费约台币400元。
这一点也很令人心动。最重要的是味道,可能是因为以手搅拌,使肌肤的常住菌混入而发酵,所以能够调出适合自己的味道。酵素精酿既可以当作果汁饮用,也可以和其他材料做各种搭配,所以百吃不腻。

魅力3/增好菌益健康,助排毒解便秘

酵素精酿的第3个魅力就是有益健康,可以改善身体虽然没有生病,却总莫名感到不适的情况。酵素精酿蕴含当季蔬果的大量精华,就算只是少量饮用,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。未经加热的酵素进入体内,使原本以消化为优先的体内酵素,有了代谢作用的余裕,从而提升代谢率,得以改善健康失调。


用于制作酵素精酿的蔬果,原本就是有益消化的食物,而萃取其精华的酵素精酿,则更有益于身体吸收,在胃部只停留约短短的10分钟,也是一大特点,对于免疫力下降、肠胃不适者不会造成负担,所以能够放心饮用。尤其,发酵后的菌种能增加肠内的好菌,解决便秘等情形,并且发挥排毒效果。

(来源:华人健康网记者洪毓琪/台北报导)

2014年11月3日星期一

好新「纤」!吃燕麦糙米排毒防大肠直肠癌



大家都知道,防便秘要多吃蔬果,除此之外,吃对五榖杂粮,也能成为排便「高手」,并且远离大肠癌的风险。五谷​​杂粮和蔬果一样,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能刺激肠道蠕动,让身体能轻松排出毒素。如燕麦、糙米、荞麦、小麦等营养价值,并不会比精致白米来得差,而国外也有研究显示,五谷杂粮能降低大肠直肠癌,甚至乳癌的机率。

食用油风暴中,许多人在不知情下吃进一大堆有毒食物,所谓「毒从口入」,且容易在肠道里累积,因此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风险就增加了。美国已有研究证实,长期便秘的人是罹患大肠直肠癌的高风险群,此外,三餐老是在外,或久坐不动导致肠道蠕动慢的上班族等,也都是大肠直肠癌的高风险族群。

膳食纤维助排便五榖杂粮可替代白米饭

要改善便秘,就要多吃膳食纤维!根据卫生福利部建议,成人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取量为25~35克,但是台湾癌症基金会统计也发现,有90%国人没有达到每日建议量,实在非常可惜。因为「爱吃饭」的民族,最简单的膳食纤维来源就是从主食下功夫,尤其是五榖杂粮也可以替代白米饭当作主食。

台中荣民总医院杨纹青营养师指出,以燕麦或糙米代替精制的白米,能让你一​​边吃饭,一边排毒防癌。



















燕麦水溶性膳食纤维多,可降胆固醇

根据食药署资料显示,每100克的燕麦就含有8克的膳食纤维,比起每100克的香蕉只有1.5克的膳食纤维多了将近5倍。而且燕麦中的膳食纤维,多半是水溶性,能够增加粪便体积,也能稳定血糖和降低胆固醇,以及具有健胃整肠的效果,同时还可保护血管和心脏。

另外,燕麦中也含有β-葡聚糖,根据刊登于《免疫学期刊》的研究表示,β-葡聚糖的抗癌作用不仅仅是吞噬肿瘤细胞,也能调节淋巴系统、中性粒细胞和自体NK细胞的活性,提高病人本身抗癌能力。

哈佛大学公卫学院研究也发现,燕麦的抗氧化物比其他五谷杂粮多,其中燕麦中的一种多酚化合物燕麦醯胺「avenanthramides」,能帮助体内细胞抗氧化,减轻身体炎症,也可以攻击自由基,降低癌症病变的可能。

糙米麸含抗癌物 诱导癌细胞凋亡 

糙米的膳食纤维没有燕麦多,但是糙米所含的膳食纤维是白米的8倍,与燕麦一样能增加饱足感,促进肠道健康的功能。一项研究为了调查亚洲米饭文化及大肠直肠癌比例的关系,发现糙米麸里含有人体必需的酚,如苜蓿素、阿魏酸、咖啡酸等抗氧化物,比白米饭多出许多。这些酚类能抑制大肠直肠癌和乳腺癌细胞的增生。另有一研究也发现,糙米能诱导细胞凋亡,也能抑制白血病肿瘤细胞生长。此外,糙米中还有硒,根据刊登于《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机构期刊》的研究指出,血液中含有较多硒含量的人,罹患大肠直肠癌的机率大约下降34%

【健康小叮咛】:

杨纹青营养师指出,膳食纤维就像一个清道夫,促进排泄,并吸附毒素,以及减少肠道与致癌物质接触的时间。但是,高纤食物会增加消化系统的工作,不适合患有消化道溃疡、肠躁症或肠阻塞等消化道疾病的民众,以免造成腹泻、胀气或消化不良。另外,若是高纤食物吃得多,但是水喝得不够多,反而容易造成便秘。

(来源:華人健康網 記者趙萱/台北報導)

2014年11月1日星期六

抗老必吃! 4高酵素蔬果助体内环保



 抗老是女人不败的向往,但想要达到抗老目的,除了外在防护外,做好内在保养更重要。不过,内在保养又该从何做起呢?医师表示,做好体内环保是最重要的关键,而存在奇异果、木瓜等天然蔬果中的酵素成分,就具有体内环保特殊效果。


卫生署署立台东医院院长祝年丰表示,酵素能帮助人体维持体内环保,是因为酵素可促进细胞吸收养分、代谢老旧废物的重要元素。它不仅能帮助消化、促进代谢、加速排毒,更有助于人体机能顺利运作。

人体会自行合成酵素!唾液胃液中皆有

事实上,人体也能够自行合成酵素,包括口腔中有助分解淀粉的唾液淀粉酶;存在于胃部有利蛋白质分解的胃蛋白酶,都有帮助消化、吸收的作用。

但是,为什么还需要额外补充酵素呢?祝年丰医师指出,这是因为每个人一生中可以产生的酵素总量是有限的,在正常、健康的饮食、生活状态下,应足够供给人体所需。但现代人普遍偏食、运动量不足的情况​​下,就导致人体不产生酵素,而出现酵素大量缺乏的情况,进而引发肥胖、老化及多种慢性病的出现,必须透过额外摄取的方式予以补充,才能避免以上老化情况。

各司其职!蛋白质、淀粉分解酵素大不同

如何从日常饮食中加强摄取酵素?祝年丰医师表示,其实天然蔬果中就存在着对人体消化有益的植物酵素。而其中又以水果的含量最为丰富、容易取得,例如:常见的香蕉、凤梨、奇异果、木瓜等水果中就有酵素的存在。

1.香蕉

滋味香甜可口、口感极佳、一年四季皆可取得的香蕉,膳食纤维含量丰富,容易有饱足感,更是有便秘困扰者,促进肠胃蠕动,助排便的秘密武器。但香蕉的好处可不只这些,香蕉中所含有的「香蕉酵素」,还有帮助分解淀粉、加速消化速度,让营养吸收更完整的作用。想
要唤回消失已久的便意,摆脱便秘困扰,不妨在饭后来根香蕉吧!

2.奇异果

根据美国《农业与食品化学期刊》(Agric. Food Chem.)刊登一篇模拟人体肠胃道环境进行酵素试验,发现奇异果酵素通过高酸和高温的胃部环境后,还能有效辅助蛋白质分解。建议可在餐间或餐后30分钟内吃奇异果,帮助分解蛋白质让小肠吸收;以及让胃部排空,可减缓肠胃道的不适症状。

3.凤梨

凤梨中所含的蛋白质分解酵素,则有帮助蛋白质分解、助消化的效用,不论是直接食用,亦或是做为天然调味料腌制肉品,利用其能分解蛋白质的特性,使肉质软化、好吸收。适度食用凤梨,都有助于减轻人体酵素消化的负担,避免消化系统过劳而引起肠胃不适,促进营养的吸收。不过,要提醒的是,凤梨中的蛋白分解酵素分解力相当强、容易刮胃,不建议空腹食用,以免易伤害消化道黏膜,造成肠胃不适,亦或是使胃溃疡、消化性溃疡症状更严重。

4.木瓜

木瓜中所含有独特的蛋白酶「木瓜酵素」成分,是一种可以帮助分解肉类蛋白质、糖类、脂肪的酵素,并有改善肠胃消化功能。且木瓜肉里的果胶成分,也有整肠助消化、促进代谢、解决便秘的效果,适度食用有助排除肠道中的老旧废物,做好体内环保,由内而外使身体呈现健康的最佳状态。

【医师小叮咛】:

祝年丰医师强调,每种不同的酵素各有其独特的效果,但彼此间相辅相成,且无论是哪一类的分解酵素,由于其主要作用皆为「促进消化」,又可统称为消化酵素。不过,要注意的是,大多数的酵素不耐高温,一旦加热温度高于50C左右,即不存在酵素活性。

(来源:华人健康网 记者洪毓琪)